安頭村響名的手藝活
發布時間:2019-08-22 20:32:49 作者:楊樹民 發布者:yangshumin 瀏覽次數:911 類別:指導文章
山東省 >> 臨沂市 >> 臨沂大學
俗活說,一招鮮,吃遍天。這話是說,只要你會一門手藝,精通一門手藝活,就能走邊天下都不怕。
地處沂河、武河兩河相夾狹長夾逢中的安頭村,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,解放前后,甚至到改革開放前,這里的交通都十分閉塞,外聯極少。祖祖輩輩的安頭人,除了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黃土地上忙勞作之外,大都沒有什么發家致富的門路。只有那些頭腦比較靈活的安頭人才會想點子,找出路,去掙錢,貼補家用,改善生活。長年累月的勤勞打拼,終于使安頭村喬家的柳編,杜家的葦編,張家的竹編,王家的木工等手藝活漸漸地成長成熟起來,在安頭村以致周邊十里八鄉都響了名,這是安頭村的榮耀。
先來說說喬家的柳編。柳編就是用杞柳來編織手工產品。柳編的主要材料是杞柳。杞柳條有柔、韌、堅的特點,白潤光亮,極適合編織使用。安頭村傳統的柳編制品,主要以喬姓人家為主。喬姓是安頭村大戶,人口眾多。編織手藝較高的藝人當數喬廷臣、喬廷敏二人。喬家編織的產品早先主要有箢子、簸箕、針線筐子等生產生活用品。后來,隨著改革開放編織的花樣才逐漸多起來。
每到農閑時節,特別是入冬之后,手工編織杞柳的副業就開始了。他們以家庭為單位,各家都會在自家院子里挖一個地窨子作為編織場所,既溫暖,又保濕,極利于編筐別簍。
編織過程大體分 為:選料——浸泡——編織——加把——索邊——熏蒸——刷涼——收藏,大致如此。
安頭村喬家編織的箢子最為有名,各種型號的箢子都能編織出來,且用料講究,粗細搭配,編織細密,索口嚴實,把手牢固,深受群眾歡迎。
改革開放后,隨著社會的發展,鄉里成立了柳編廠,規模擴大了。根據市場需求,品種花樣也越來越多,如,果籃、花籃、洗衣筐、狗窩等。柳編廠忙不過來,就將編織任務分派到村里柳編戶手里進行加工,定期回收。編織戶掙個材料費、加工費,產品大多銷往國外,編織生意紅紅火火,至今不衰。
再說說杜家的葦編。葦編主要是用蘆葦、秫秸、莛子等原材料編織席子產品。在安頭村,杜家的大席子最“響名”。杜家指的就是住在老銀杏樹旁邊的杜志文家,編織席子是個復雜的手藝活,好席子簡直就是高檔藝術品。編席過程繁多,細密。比如,所選材料先要經過截根,去葉,花分,平節,浸泡,去瓤,輾軋等工序才能使用。再比如,平節,就是用刀子將原材料節骨處的刺打滑;去瓤,就是用刀子將其內瓤刮掉,如此,編織用的蔑子才算做成了。
蔑子做成后,就可以編織席子了。這可是細活兒,稍不留神,就編錯了。席子編好后,還得簽邊。所謂簽邊,就是將席子周邊多出的材料剪齊,再反方向插入蔑子逢里,之后,還要用硬布來回摩擦,使其光滑不扎手,這樣,一領席子才算編織完成了。
安頭村杜家的席子,種類很多,有蘆葦席、秫秸席、莛子席、棚席、圍席、圈席、簾席,有大床席、小床席、窩窩席、枕頭席、婚席等等,真是花樣繁多,應有盡有,用途廣泛。要把這些席子拿到集市上去出售,還得要加一道工序,就是用琉磺熏,使其漂白,增加成色,這樣才便于出售。
杜家的席子品種最全,質量最好,在李莊、冊山、尚莊等周邊大集上銷量最多,加之,杜家人服務態度好,杜家大席子就成了當地的名牌席子了,深受群歡迎。
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,現今杜家大席子已后繼無人了,這門手藝也就失傳了。
張家的竹編,在安頭村也是獨樹一幟,無人可比。竹編就是用竹子作材料加工編織竹制品。安頭村不產竹子,張家的竹編原材料都要從外地購買。張家的竹編沒有竹梯子、建筑用的竹笆片等大型竹制品,主要編織日常生產生活用的竹筢、竹箅簗子等竹制品。在安頭村竹編手藝人中,當數東湖張XX制作的竹制品最好。
竹筢的制作也挺麻煩的。原材料買回來后,由于竹竿很長,第一步就是要根據需要,按一定尺寸將竹竿截短。第二步就是將截短的竹竿劈花成相同粗細的竹條。第三步就是將劈花成條的竹條經火烤加熱后,將一端彎成鉤狀成型。第四步就是將一端彎鉤成型的竹材,根據大小竹筢的需要用柳條將其編織組合成摟筢,然后末端再用木板或竹板加木釘固定,這樣,一張竹筢就算做成了,就可以拿到集市上出售了。
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,安頭村的這門竹編手藝也漸漸委縮了。
最后說說王家的木匠手藝。王姓也是安頭村戶數較多的大姓人家,多數集中住在村東南隅。安頭王家的木工手藝也是響當當的。木工匠人王全忠小有名氣。
改革開放之前,誰家兒子結婚,誰家女兒出嫁,一般都要找王家木匠師傅給加工定做幾樣結婚、陪嫁的家具。王家做的家具,主要有桌、椅、床、凳、廚、柜等日常用品。用料多半為桐木、槐木、椿木、白松等材質,所做家具,樣式傳統,做工精細,堅固耐用,深受歡迎。
改革開放后,現代化的加工生產的新式家具應運而生,大量涌現,且物美價廉,搶占了市場。從此,安頭村王家的木工活就少了起來。
如今,杜、張、王三家的手工匠人多數都不干老本行了。只有喬姓的柳編手藝后繼有人,除了喬姓人在編織外,其他各姓也后來居上,遍地開花,算是保留下了這門手藝。
2019.7.10.于三樂齋